中外焊接网行业发展历史 |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1343次 更新时间:2015-05-24 15:21:32 |
一、境外焊接网发展概况
钢筋焊接网是20世纪初在国外首先发明的,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规的钢筋焊接网厂在欧洲一些国家陆续建成,到现在已有80多年的历史。焊网最初采用的是
普通热轧钢筋,后改为冷拔光面钢筋。1968年欧洲几个国家研制成冷轧带肋钢筋,大约在1973年开始大量采用抗拉强度550N/mm2、直径5 ~
12mm的冷轧带肋钢筋作为焊接网的主要原料。目前焊接网在欧洲已形成一个高度发达的单独行业,
并有几家著名的焊网机制造公司。焊接网广泛应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制构件,大量用在工业与民用房屋的楼板、屋盖、地坪、梁柱的箍筋笼以及高速公路桥
和市政桥梁的桥面铺装。钢筋焊接网占钢筋总用量的比例很大,2006-2007年达到了顶峰,如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德国160万吨、荷兰120万
吨、西班牙120万吨。欧洲早已出台了较为规范的标准网规格,并大量使用标准网,标准网占总焊网量的80%以上。焊网的产量占建筑用钢的比例平均达30%
以上。标准网普遍应用于建筑的楼板、墙体以及隧道、市政建设等混凝土工程中。
2008年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焊网的产销量大幅下降。
表1是2009年焊网分会考察团对欧洲焊网产量统计的数据。
表1焊网产量及焊网占钢材比例表
国家 |
1993年 |
2004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
焊网产量 |
占钢材比例 |
焊网 产量 |
占钢材比例 |
焊网 产量 |
占钢材比例 |
焊网 产量 |
占钢材比例 |
焊网产量 |
占钢材比例 |
焊网 产量 |
占钢材比例 |
|
万吨 |
比例 |
万吨 |
比例 |
万吨 |
比例 |
万吨 |
比例 |
万吨 |
比例 |
万吨 |
比例 |
|
德国 |
195.7 |
47% |
120 |
32% |
137 |
36% |
160 |
40% |
200 |
40% |
150 |
38% |
意大利 |
54 |
14% |
64 |
15% |
50 |
25% |
60 |
25% |
50 |
25% |
40 |
25% |
西班牙 |
19 |
10% |
75 |
15% |
120 |
20% |
120 |
20% |
40 |
20% |
40 |
20% |
奧地利 |
16.3 |
37% |
25 |
35% |
20 |
35% |
20 |
35% |
15 |
35% |
15 |
35% |
法国 |
32 |
28% |
54 |
30% |
30 |
30% |
40 |
30% |
25 |
30% |
20 |
30% |
荷兰 |
15.5 |
33% |
70 |
40% |
85 |
40% |
120 |
40% |
90 |
40% |
80 |
40% |
欧洲的焊网行业已经十分成熟,可以说有工地就有焊网,焊网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建筑用材料。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洲的基础建设巳经成型,但是只要有使用钢筋的工程,哪怕是小型的维修工程, 也能见到焊网。
除平面焊网外,立体焊网-桁架占有很大比例。桁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用于钢结构住宅楼板的受力钢筋网架(这种产品在我国也有少量应用);另一种则是规格较小,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三角形构架,功能类似于我国的马凳。其中,用于结构中的受力桁架占的比例较大。
表2是台湾大中钢铁公司1999年统计的数据。
表2部分国家1999年钢筋焊接网用量统计表
国家 |
钢筋用量 /(万吨) |
焊接网用量/(万吨) |
焊接网用量/(钢筋量+焊接网量)% |
德国 |
214.3 |
193.7 |
47.50 |
奥地利 |
30.8 |
16.5 |
34.90 |
法国 |
77.4 |
32.6 |
29.60 |
新加坡 |
100.0 |
30.0 |
23.10 |
英国 |
62.0 |
18.0 |
22.50 |
美国 |
650.0 |
140.0 |
17.72 |
马来西亚 |
50.0 |
9.0 |
15.00 |
意大利 |
272.0 |
45.0 |
14.20 |
印尼 |
45.0 |
5.0 |
10.00 |
韩国 |
700.0 |
45.0 |
6.04 |
日本 |
1200.0 |
50.0 |
4.00 |
热轧冷拉钢筋〈四面肋钢筋)近些年在欧洲的建筑用材中迅速增加,主要是由热轧钢筋经过
冷拉3 ~
5%后,使强度由400MPa提高到500MPa。同时,由于热轧钢筋经过冷拉后氧化皮脱落,经过二次芯式卷曲后,线路整齐,卷状规整,并能以3 ~
5吨收卷。以上几个特点很适合钢筋的再加工,主要用于钢筋加工中心快速加工成型处理,也有应用于焊网的生产。
新加坡是亚洲应用焊网最早且最好的国家之一,最初于1957年设立焊接钢网厂。历经超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焊网的生产和需求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013年及之后的两三年,钢筋市场的每年需求量达约170万吨,其中包括预制件18万吨,12米原料32万吨,电焊网30万吨和成型加工90万吨。而
30万吨的电焊网中,工程定制弯折网占60%,标准网占10%和工程定制平面网占30%。
马来西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钢筋焊接网,现在技术上也已经十分成熟,每年焊网用量占混凝土钢筋总用量的20%以上,以定制网为主。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由于政府的推动,焊网的设计已经作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建筑结构设计首选,真正做到了有建筑就有焊网,有钢筋就工厂加工。除混凝土现浇结构外,预制构件中的钢筋也几乎全部采用了焊网。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的钢筋加工配送行业在近几年迅速发展,每个建筑工程按钢筋、焊网、预制构件分别在不同的部门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制作加工,然后分别按工程进度送往工地。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个国家的箍筋笼加工和应用也非常成熟,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地下工程、框架梁和柱、构造柱中均有应用,小型箍筋笼加工采用机械设备自动焊接而成,大型的箍筋笼加工则是人工采用电焊条点焊而成。
日本早在1960年就制定了焊接网产品标准(JISG3551),后经多次修订。在1993年的产品标准中将焊接网分为普通焊接网(即在同一方向的钢筋直
径和间距相同)和特制焊接网(即在同一方向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可不同)。焊接网的钢筋可用光面钢筋(直径不超过13mm 〉或变形钢筋(直径4 ~
16mm)制作,钢筋的抗拉强度均定为不低于490N/mm。于1971年焊接网正式列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以后的各版本中均有焊接网的规定,并于
1986年列入钢筋混凝土构造指南中。目前,在日本的现浇混凝土板类构件中焊接网已得到较多应用,1999年的用量达50万吨。其他如印尼、巴基斯坦、泰
国、印度等也建有焊网厂。
台湾属于山地地区,多台风、多地震、多水灾,通过多年发展,目前基建项目以房建、水利为主,
台湾2012年全年钢材需求量573万吨,其中焊网15.4万吨,占全年钢材总量的2.68%。在全年的焊网应用中,房建领域占比达到59%;
土木工程占比:25%;预制构件及钢结构应用占比:14%。受应用领域特性的影响,整体标准网占比较小,以工程定制网为主。
台湾的工程技术界对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的应用普遍持认可的态度,特别是“9.21”大地震后焊接网的应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呈稳步增加的趋势。大地震后对
4000多幢钢筋混凝土房屋的调查,没有一幢房屋出现由于楼板开裂、或断裂、或板面配筋问题而引起整幢房屋的倒塌,相反,大地震后,因对工程质量的重视、
焊接网质量优势,全岛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的产量稳步上升,1999年7.5万吨到“9.21”大地震后的2000年产量上升到8.2万吨。“9.21”
时,台北101大楼正在施工中,该大楼从第2层到101层的楼面总共用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4220吨。台湾当时焊接网所用的冷轧带肋钢筋,其基本力学性能
与大陆现在所用的冷轧带肋钢筋几乎完全一样。台湾的工程界人士对用于楼板的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的延性也没有提出异议,一直用到现在。由于大地震时可能产生
垂直运动,上下反复作用,现在的楼板顶面配筋采用全楼面通长布置,更偏于安全。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也常用作现浇结构或预制混凝土构件墙面的配筋。
台湾作为地震多发区域,冷轧带肋钢筋焊网在楼板、墙体、水利、公路桥梁、隧道、地铁、高铁等领域, 完全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台湾地区的焊网应用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技术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得到台湾土木技师公会的全面认可。
随着预制构件在台湾地区的广泛应用,台湾地区焊网与预制构件企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也为我们在内地对预制构件企业与焊网的合作,开拓了方向。
随着外来劳工成本的提高,台湾钢筋加工配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目前台湾地区钢筋加工配送以房建为主要应用领域,钢筋加工工厂化配送逐步成熟。
从境外的发展形式看,焊接网不仅在发达国家得到大量应用,就是在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得到较多的应用。经过80多年的发展,钢筋焊接网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
单独行业,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桥梁、隧洞衬砌、水渠、堤坝等工程。在高速铁路的建设中,钢筋焊接网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如曼
彻斯特的城市轻轨基础全部应用了焊接网;2002年建成的科隆-法兰克福的高速铁路也应用了焊接网。
二、我国焊接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
1987年我国青岛钢厂首先从国外引进了焊接网生产线,之后,各地又陆续引进一批生产线。国内的科研院所、设备生产厂家在消化、吸收国外设备的基础上研制
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焊接网生产设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焊网厂约70多家,设备年生产能力约200多万吨。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下游各省(含上
海)及京津等经济较发达地区,其中少量厂具有一定规模、设备先进。其他如河北、湖北、江西、西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也建有少量焊网厂:1995年广州开始
用焊接网作桥面铺装,至今已近20年。1998年上海大面积用焊接网作桥面铺装,至今已15年。2000年前后京津地区开始大量应用焊接网在桥面工程。北
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已有自己的桥面铺装焊网图集供本院设计人员在进行桥面配筋时选用。
根据国外高速公路使用30年、工业厂房地面使用4 ~
10年和国内高速公路施工时,对焊接网保护层位置的检测以及对路桥面和地面混凝土面层裂缝状况的观测结果(表3〉说明,焊接网保护层位置偏差很小,网片平
整度弹性都极好,路桥、地面裂缝状况良好,抗疲劳性满足要求,反映钢筋焊接网混凝土良好的长期使用性能。
表3 焊接网保护层及使用效果评价
工程类别 |
焊接网规格 mm/mm |
使用年限 |
保护层厚标准偏差 |
测点数量 |
合格率(%) |
使用效果评价 |
高速公路 |
8.4X8.4 150X300 |
30年 |
7 6mm 1.8mm |
40个 |
95 |
路面比同龄期其他路面好, 仅有微小细裂缝 |
工业厂房地面 |
7.0X7.0 356X356 |
10年 |
52mm 3mm |
30个 |
95 |
两个地面外观良好,无较宽裂缝。收缩缝处无破损。地面不须维修 |
加工配送厂地面 |
8.1X8.1 305X305 |
4年 |
66mm 6mm |
52个 |
95 |
|
中国高速公路 |
7.0X7.0 100X100 |
施工时检测 |
40、 55、70允许 差3mm |
148个 |
97 |
网片平整度和回弹性都极好,表面几乎无裂缝 |
我国焊接网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999年产销量大约2万吨,2012年产销量大约55万吨(包括煤矿巷道),每年产量平均递增大约29%。受金融危机
的影响,近几年产量有所波动。目前焊接网的应用领域已从初期的房屋工程、路桥工程领域,扩展到高速铁路、水工、港口、灌注桩用钢筋笼、叠合板砼预制构件、
焊接网脚手架、地铁衬砌、煤矿巷道等,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
随着钢筋焊接网的发展,原产品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02 〉和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00
〉使用多年后,在总结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进行了修订,目前使用的标准为: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焊接网〈GB/T1499.3-2010
〉、冷轧带肋钢筋〔GB 13788-2008〕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10
〉和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14 〉。新版规程较2003版,
主要扩大了路面、桥面规定,增加了水工结构、高铁方面的应用,钢筋品种增加,特别是提高了钢筋强度设计值、调整了最小配筋率,促进了焊接网的竞争力。
内容来自: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筋焊接网分会2014年11月特刊
【首页】 【返回】 |